八路军120师为何战绩一般,发展也很缓慢?是贺老总指挥得不好吗

栏目分类
产品展示

你的位置:大发一分钟规律技巧 > 产品展示 > 八路军120师为何战绩一般,发展也很缓慢?是贺老总指挥得不好吗

八路军120师为何战绩一般,发展也很缓慢?是贺老总指挥得不好吗

发布日期:2024-12-22 00:11    点击次数:193

八路军120师为何战绩一般,发展也很缓慢?是贺老总指挥得不好吗

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,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各领风骚,但120师却似乎成了默默无闻的"小弟"。这支由贺龙元帅亲自带领的部队,为何战绩平平,发展缓慢?是贺老总指挥不力吗?还是另有隐情?

有人说,120师战果寥寥,不及115师和129师的十分之一;有人言,抗战结束时120师人数最少,实力最弱。甚至有传言称,贺老总因指挥无方,最后被调离了一线指挥岗位。这些说法是否属实?120师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?

贺龙元帅作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,军事才能毋庸置疑。那么,他带领的120师为何会落得如此境地?是战略布局使然,还是另有不为人知的秘密?让我们一起揭开历史的迷雾,探寻120师背后的真相。

说起120师的来历,可得从那段红色岁月说起。1928年,在湘鄂西山区,一支红色武装悄然崛起,这就是日后120师的前身——红二方面军。

那时候,贺龙正带领着一帮铁骨铮铮的汉子,在湘鄂西一带打游击。别看他们人数不多,可个个都是能吃苦耐劳的硬骨头。贺龙常说:"咱们没有大炮,但有的是胆量和智慧!"就凭着这股子精气神,红二方面军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,愣是杀出了一条血路。

展开剩余93%

1934年,中央红军开始长征。红二方面军也接到了北上的命令。贺龙带着队伍,踏上了这段艰苦卓绝的征程。途中,他们翻越了雪山草地,穿过了茫茫沼泽,历经千难万险,终于在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。

要说这段长征,红二方面军可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。他们不仅保存了主力,还在路上打了不少漂亮仗。贺龙更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指挥才能,把一支队伍从湘西带到了陕北,这份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。

到了陕北,红二方面军经过整编,与红六军团合并,成为了八路军的120师。这支部队可以说是"含着金钥匙"出生的,不仅有贺龙这样的老将坐镇,还有萧克等一批经验丰富的指挥员。按理说,这样的队伍应该是要大显身手的。

可是,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料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120师并没有像115师和129师那样频繁参与大规模作战。相反,他们似乎"销声匿迹"了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难道是贺老总突然就不会指挥了?

其实,事情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。120师的"沉寂"背后,隐藏着一个重要的战略任务。

1937年,全面抗战爆发。日本鬼子像饿狼一样扑向中国大地。在这种情况下,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意识到,必须要有一支可靠的力量守护陕甘宁边区这个革命圣地。

于是,一个重要的任务落到了贺龙和他的120师身上:驻守晋西北和陕北地区,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安全。

这个任务看似简单,实则艰巨。陕北地区地形复杂,自然条件恶劣,而且经济基础薄弱,人口稀少。在这样的地方驻守,意味着120师要面临重重困难。

但是,贺龙二话不说,带着120师扎根在了这片贫瘠的土地上。他们不仅要时刻警惕日寇的进攻,还要帮助当地百姓发展生产,建立根据地。

120师的将士们可没闲着。他们一边训练,一边帮助老百姓种地、打井、修路。贺龙常说:"咱们是人民的军队,就得和老百姓打成一片!"

就这样,120师在陕北这片黄土地上,默默地守护着革命的火种。他们的付出,为其他部队创造了宝贵的作战条件。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大战役,但120师的贡献却是不可或缺的。

正是因为有了120师这样的"守护者",八路军的其他部队才能放心大胆地出击,在华北平原上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。可以说,没有120师的默默付出,就没有八路军其他部队的辉煌战绩。

要说120师的战绩,乍一看确实不怎么亮眼。有人拿着小本本一算,这120师在整个抗战期间歼敌也就12万余人。再瞧瞧115师和129师,那可是一个个"百万斤"的大户,战果比120师高出好几倍。

这么一比较,120师似乎就成了"弱鸡"。可是,这事儿真的就这么简单吗?

且说1940年春,日军对晋西北发动了大规模"扫荡"。他们的目标很明确:要一举摧毁八路军的根据地。当时,120师正驻扎在这一带。

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,120师的将士们可没有退缩。他们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,化整为零,分散在各个山头上。日军像是打在了棉花上,使不上劲儿。

有一次,一个120师的小分队在山沟里设伏。日军不知就里,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。等他们反应过来时,已经被八路军包围了。这一仗,小分队以极小的代价,干掉了几十个鬼子,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。

虽然这样的战斗在数字上看起来不起眼,但积少成多,120师就是靠着这样的"小仗"一点点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。

再说说部队规模的问题。抗战结束时,120师的人数确实比115师和129师少了不少。有人就说,这是120师发展不行的铁证。

可是,这里头有个门道儿。120师驻扎的晋西北、陕北地区,那可是出了名的"穷山恶水"。这里人口稀少,经济基础薄弱,想要大规模扩军简直是难上加难。

就拿兵源来说吧。115师和129师所在的华北平原,那可是人口稠密的地方,想要征兵容易得很。可120师呢?有时候要走上好几天山路,才能找到一个能当兵的壮小伙。

再说说补给问题。华北平原物产丰富,养活大军不成问题。可在陕北这种地方,光是解决吃饭问题就够让人头疼的了。120师的将士们常常是一顿野菜汤,一顿杂粮饼,就这么过日子。

有一次,120师的一个连队在执行任务时断了粮。眼看着肚子咕咕叫,连长灵机一动,带着战士们挖起了野菜。就这样,一帮大老爷们蹲在地里,跟小孩子似的挖起了婆婆丁。这野菜煮汤喝下去,那个味道酸爽得很,但总算是填饱了肚子。

就这样的条件,120师能保持四万多人的规模,已经是个不小的奇迹了。

说到这里,有人可能要问了:既然条件这么艰苦,为啥120师不换个地方驻扎呢?

这就要说到120师的特殊使命了。他们驻守在晋西北、陕北,可不是为了享清福。这里是通往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门户,战略地位极其重要。120师就像一把大锁,牢牢地锁住了这道门,不让日本鬼子有机可乘。

正是因为有120师在这里顶着,其他部队才能放心大胆地在华北平原上与日军周旋。表面上看,120师似乎没什么"大动作",可实际上,他们却在默默地承担着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。

再说说战果的问题。120师虽然大规模作战少,但小规模的遭遇战、伏击战打得可不少。这些战斗虽然看起来不起眼,但积少成多,同样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。

有一次,120师的一个排在山路上设下埋伏。一队日军运输队毫无防备地走了过来。八路军的战士们沉着冷静,等敌人进入伏击圈后才突然开火。这一仗,不仅消灭了几十个敌人,还缴获了一大批物资。这样的战例在120师并不少见。

说起120师的特殊使命,咱们得先来看看当时的大局。1937年,日本鬼子发动全面侵华战争,像潮水一样涌入中国。在这危急关头,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关键:必须保住陕甘宁边区这个革命圣地。

于是,一个重要的任务就落到了贺龙和他的120师身上:驻守晋西北和陕北地区,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安全。这可不是一般的差事,说白了就是给革命老家站岗放哨。

贺龙接到这个任务后,二话不说就带着120师扎根在了这片土地上。他常对战士们说:"咱们守在这儿,就是给全国抗战顶了一杆大旗!"

这话说得一点儿不假。陕甘宁边区可是咱们党的大本营,是全国革命的指挥中心。要是这儿有个闪失,那可就是全盘皆输啊!

120师在这儿的任务可不轻松。首先,他们得时刻警惕日军的进攻。日本鬼子不是傻子,他们也知道陕甘宁边区的重要性,没少打这儿的主意。

有一次,日军组织了一支精锐部队,想要偷偷潜入边区。120师的一个侦察排发现了这伙鬼子的踪迹。要是让这帮家伙钻进去,后果不堪设想。

侦察排的战士们一合计,决定来个"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"。他们假装没发现敌人,悄悄跟在后面。等日军走到一个狭窄的山谷时,八路军突然发起了攻击。日军措手不及,被打得落花流水。这一仗,不仅挫败了敌人的阴谋,还缴获了不少武器弹药。

除了打仗,120师还有另一项重要任务:帮助当地百姓建立根据地。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。陕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,经济基础薄弱,要在这种地方建立根据地,难度可想而知。

贺龙带着战士们,一边打仗,一边帮助老百姓发展生产。他们帮农民开荒种地,教老百姓识字读书,还组织民兵训练。慢慢地,一个个村庄变成了坚固的堡垒,一片片荒地变成了良田。

有一次,120师的一个连队驻扎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。村里的水井年久失修,村民们吃水困难。连长一看这情况,立马组织战士们帮着修井。大伙儿干得热火朝天,没几天就把水井修好了。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,直说八路军是自家人。

就这样,120师在陕北这片黄土地上,一点一滴地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。他们虽然没有参与大规模的会战,但却在默默地完成着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。

有人可能要问了:既然120师的任务这么重要,为啥不多派些兵力呢?

这就要说到中共中央的战略布局了。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:日军主力在华北平原一带,那里是主战场。如果把大量兵力都调到陕北来,虽然能加强防守,但也会让主战场空虚。这可不是明智之举。

所以,中央的想法是:让120师在陕北这个关键地带死死地顶住,为其他部队创造作战条件。这就好比下象棋,120师就是那个守住老巢的"车",虽然不显眼,但却是全局的关键。

贺龙对这个安排心知肚明。他知道,自己和120师的任务,就是要在这个偏僻的地方,默默地守护着革命的火种。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战役,但他们的付出同样重要。

正是因为有120师这样的"守护者",八路军的其他部队才能放心大胆地出击,在华北平原上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。115师、129师能打出那么漂亮的仗,120师可是立了大功的!

说到120师的贡献,可不能光看表面。虽然他们没有打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仗,但他们的付出,却是实实在在的。

先说说巩固后方这件事。120师驻扎在晋西北和陕北,这地方可是革命的大后方。要是没有一支可靠的力量在这儿坐镇,那可就麻烦了。

有一回,日本鬼子派了一支特务队,想要混进陕甘宁边区搞破坏。这帮家伙可不简单,不仅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,还穿上了老百姓的衣服。要不是120师的侦察兵眼睛尖,差点就让他们钻了空子。

120师的战士们设下一个巧妙的圈套,假装没发现这帮特务。等他们走到一个隘口时,八路军突然发难。这一仗打得漂亮,不仅消灭了敌人,还缴获了一批重要情报。要是让这帮特务混进去,后果真是不堪设想。

再说说为其他部队创造作战条件这事儿。120师在陕北地区,就像是一块砝码,牢牢地压住了日军的一部分兵力。日本人不敢轻举妄动,生怕一不小心就中了八路军的圈套。

有一次,日军想要增兵华北,准备从陕北调一支部队过去。120师得到消息后,立马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"扰敌"行动。他们在几个地方同时出击,搞得日军疑神疑鬼,以为八路军要发动大规模进攻。结果日军不但没敢调兵,反而还从华北调了一支部队回来增援。

这一招可高明了。虽然120师没有直接参与华北战场的战斗,但他们的行动,却实实在在地减轻了其他部队的压力。115师和129师能在华北平原上打出那么漂亮的仗,120师可是立了大功的!

说到贺龙的无私奉献精神,那可真是让人敬佩。要知道,在陕北这种地方驻守,可不是什么美差。这里条件艰苦,物资匮乏,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。

有一次,中央给120师送来了一批补给。里面有些稀罕物,像是罐头、巧克力之类的。按理说,这些东西应该留给指挥部的同志们补补身子。可贺龙二话不说,就把这些好东西都分给了一线的战士。

他常说:"咱们是人民的军队,就得和老百姓同甘共苦。"在他的带领下,120师的官兵们真正做到了艰苦奋斗、以身作则。

120师的牺牲,绝不仅仅是在战场上。在陕北这种地方驻守,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牺牲。这里自然条件恶劣,经常是冬天冷得要命,夏天热得冒烟。战士们常年吃不饱穿不暖,生活条件比其他部队差多了。

有一年冬天特别冷,120师的一个连队驻扎在一个山沟里。天寒地冻的,战士们的棉衣都烂得不成样子了。可是补给跟不上,新棉衣迟迟不来。连长一合计,带着几个人翻山越岭去找团部要棉衣。

等他们好不容易把棉衣领回来,才发现数量不够。连长二话不说,把自己的那份让给了战士。结果那年冬天,他冻出了冻疮,疼得直咧嘴,却从来没喊过一声苦。

这样的故事在120师可不少见。他们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,用自己的付出和牺牲,为革命事业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屏障。

要说120师的贡献,可不能光看那些华丽的战绩。他们的付出,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。没有120师在后方的坚守,哪有其他部队在前线的驰骋?没有他们的默默牺牲,哪有革命事业的蒸蒸日上?

抗日战争胜利了,可120师的故事还没完。咱们接着说道说道这支部队后来的发展。

1945年,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,120师的将士们欢欣鼓舞。可他们很快就发现,新的挑战已经摆在了面前。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,开始对解放区发动进攻。120师又一次站在了斗争的最前线。

这时候,120师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。由于长期驻守在偏远地区,他们的装备和训练水平与其他部队相比有些落后。面对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,120师一开始吃了不少亏。

有一次,120师的一个团在晋绥地区与国民党军遭遇。敌人有坦克,有大炮,而120师这边只有步枪和掷弹筒。战斗一开始,120师就陷入了被动。

可是,120师的将士们可不是好惹的。他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,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。一支小分队悄悄绕到敌人后方,用土制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坦克。前后夹击之下,这场战斗最终以120师的胜利告终。

这场胜利给120师的将士们打了一针强心剂。他们意识到,虽然装备落后,但凭借智慧和勇气,一样可以打败强敌。

随着战事的推进,120师不断总结经验,提高作战能力。他们派人到其他部队学习先进经验,同时也在实战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战法。慢慢地,120师的战斗力有了显著提升。

1947年,中央军委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。120师成为了晋绥野战军的主力之一。这是对120师能力的认可,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。

在晋绥野战军时期,120师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。他们在临汾、太原等地的战斗中表现出色,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有一次,在太原战役中,120师担任突击任务。他们要攻下一个守备森严的高地。这个高地地势险要,敌人火力强大,之前已经击退了好几次进攻。

120师的指挥员们绞尽脑汁,终于想出了一个妙计。他们派出一支小分队,假装是溃败的国民党军队,混入敌人阵地。趁敌人不备,他们里应外合,一举拿下了这个关键高地。这一仗,不仅打出了120师的威风,还为整个太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
1948年末,西北野战军成立,120师被编入其中。这是120师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在西北野战军中,120师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,战斗力进一步提升。

在西北野战军时期,120师参与了兰州战役等重大战事。他们的表现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。有一次,彭德怀元帅在视察部队时,特意表扬了120师,说他们是"一支能打硬仗的好部队"。

1949年,解放战争即将胜利,但西南地区的战事还在继续。这时,一个重要的任务落到了120师头上:参与解放大西南的战役。

120师所在的18兵团在贺龙的带领下,开始了向四川进军的征程。这次行动可不简单,他们要翻越崇山峻岭,穿过茫茫大森林,还要面对顽固抵抗的国民党军队。

在进军过程中,120师遇到了不少困难。有一次,他们在一个叫做冕宁的地方遭遇了敌人的顽强抵抗。敌人占据有利地形,火力凶猛,120师的进攻一时难以突破。

就在这关键时刻,120师的一个侦察排立功了。他们发现敌人的侧翼有个防守薄弱的地方。120师立即调整战术,集中兵力从这个突破口发起进攻。这一招果然奏效,敌人的防线很快就被突破了。

冕宁一战,120师不仅打出了威风,还为整个大西南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。这支在陕北默默无闻的部队,终于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。

1949年底,成都解放。当120师的战士们走进这座大城市时,街道两旁挤满了欢呼的群众。看着群众们脸上洋溢的笑容,120师的将士们感到,自己多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大发一分钟规律技巧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